跨越百年光阴 书写晋魂风骨

2024-01-22 15:55:32 点击: 修改 投诉 刷新

耿春芳

在国内,以“博物院”为名的博物馆并不多见,山西博物院就是其一。俗话说,百年上海千年北京,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山西肩扛中国传统文化大省的重任,它用盐和铜,完成了华夏文明的初生,是“中国”的塑造者。从西周叔虞被封到古唐国起,由晋水而生的“晋魂”文化流淌在每一个晋人的血液之中。山西省的石窟石刻、宝刹名寺、古城重镇多如星辰,全国现存元代以前的古建筑70%以上都位于山西境内,而山西博物院正是数千年来三晋大地历史文化瑰宝的汇集之地。

中国故事的博物馆讲述方式

民国八年(1919年)10月9日,山西博物院的前身——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在太原文庙成立,它是在传播新知、开启民智的潮流下应运而生的中国第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2019年7月,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山西博物院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百年晋博经历了初建时的筚路蓝缕、新中国成立的百废待兴、浩劫中的艰难阻滞,从当初寥寥几件庙苑式馆舍发展成为如今恢宏大气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如今的晋博,藏品研究、藏品展示、公众服务、品牌打造等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顺时而动、因事而为的它,用博物馆特有的方式讲述着精彩的中国故事。

山西博物院主馆4层方正规矩,逐层向外斜挑,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审美取向。主馆的主题形象,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

山西博物院外部空间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组合手法,生成“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融天、地、人、时空于一体,利用水池、叠水、雕塑、室外展品等景观设计创造文化氛围,中央大厅仿自应县木塔。

作为山西省最大的、综合性、现代化博物馆,晋博全面、集中展示了山西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它用展览讲述着自己鲜活可读、历久弥新的故事,在吸引观众,让观众学到知识、受到启发和思考的同时,打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品牌。

山西博物院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文物库区1.2万平方米,共有藏品50余万件,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其中珍贵文物40282件(组),包括一级文物2129件(组),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

让展览成为文化的传播器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吉光光华”为主题,分“华夏印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三部分,展示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挑选有代表性的藏品以突出展览主题的同时,深挖藏品背后隐藏的知识线、故事线,也是晋博充分利用藏品办展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晋博积极整合不同博物馆的藏品来举办主题特展,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建立文化交流机制。如“碰撞·融合——长城文化展”,集合了山西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的276件文物。展览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将不同地域的文物置于同一历史脉络下,讲述长城史的故事。

让观众在展览的“实物”中感受历史,在“物语”中接收信息,成为观众学习的触发器和记忆支撑,是晋博人的工作目标。“晋国文物精华展”“丝路传奇——虞弘墓石椁展”“山西金代戏曲砖雕艺术展”“傅山书画艺术展”“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等,均选取带有晋博特色的藏品,充分体现了晋博藏品的特色以及山西历史文化的辉煌。这些展览不仅走向全国巡展,而且有的还走出国门。它们都遵循“可看”“可读”“可用”“可品”及多样化的原则,成功地用展览帮助非山西观众读懂晋文化的故事。

文创开发激活馆藏IP资源

随着公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群众对于博物馆的文创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开始的图形复制,到现在的对于文物深层次内涵的挖掘,要求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研发方面不断努力。当下,晋博文创产品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将文物知识转化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品,利用现代高科技将其植入在文创产品中,比如AR技术,短视频等,让传统与未来有更好的连接。

例如以商代青铜器鸮卣为原型打造的系列文创产品已然成为了晋博的一大特色,这些产品实际上为博物院吸引来不少游客,晋博也借助这种方式,开展了一些针对儿童的活动,比如“寻找鸮卣”等,深受欢迎。

“文博+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不少人认为文物是高冷的,那是因为不了解它的“前世今生”。近几年通过智慧博物馆建设,晋博在“文博+科技”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包括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方面通过知识谱图的建设,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形式方面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展示展陈效果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一系列数字展项,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参观体验,让观众对文物的认识有了厚度、深度和广度。

山西博物院近期展讯速览

礼出红山

——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

时间:2021.5.18-2021.8.18

地点: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二层

内容简介: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是迄今所见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最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的发现,对研究中国早期文明起源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红山文化源远流长。红山先民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天性和与周边广泛交流的开放心态,走过了1500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具有礼制雏形的“坛、庙、冢”祭祀建筑群和精美发达的玉器。

追迹

——芮国文物精华展

时间:2021.5.18-2021.7.25

地点:山西青铜博物馆二层临展厅

内容简介:芮国,周初受封,历西周、春秋早期,后在诸侯争霸中被秦灭,存国近400年。然而,史书的寥寥记载、零星散布的铜器,让芮国湮没在历史深处,尘封数千年。2004年,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出土的几件带“芮”铭青铜器,使芮国空白的西周中期历史显现出一角;2005年,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数以万计的芮国遗物横空出世,春秋之芮重回世间;2018年,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展示出芮国晚期的鼎盛辉煌。芮国的面貌在一次次“追迹”中越来越清晰。

砚池笔耕

——袁旭临捐赠书画作品展

时间:2021.6.11-2021.7.11

地点:山西博物院主馆四层书画展厅

内容简介:袁旭临先生九岁习书,精研历代碑刻法帖,勤勉过人,既得家学浸润,又蒙名师指点,博采众长,学养深厚。其书风气象雄浑,端正大气,厚重温润。2020年,袁旭临先生精选近百件作品捐赠山西博物院,其中更包括《太原解放纪念碑文》原稿这样兼具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厚重之作。此次展出其捐赠作品八十余件,题材丰富,书体多样,较全面地反映了袁旭临先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相关分类

综合 站长 热点